根据中央统一部署,2021年5月9日至7月5日,中央第十一巡视组对大连理工大学党委开展了常规巡视。2021年9月4日,中央巡视组向大连理工大学党委反馈了巡视意见。按照巡视工作有关要求,现将巡视整改进展情况予以公布。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重要讲话精神,以真抓实改的实际行动践行“两个维护”
大连理工大学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在听取中央第七轮巡视综合情况汇报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并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重要论述紧密结合,与党史学习教育紧密结合,与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紧密结合,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强化巡视整改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扎实做好巡视“后半篇文章”,以践行“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抓好巡视整改工作。
(一)夯实思想基础,提高站位抓整改
学校党委深刻认识到,政治巡视发现的问题,必须从政治上解决。巡视整改是政治任务,能否抓好巡视整改,是对学校党委和党员领导干部政治立场、政治忠诚、政治担当的直接检验。自接受巡视以来,学校党委始终将巡视整改作为管党治校的有力抓手,坚持以巡促改、以巡促建、以巡促治。巡视期间,学校党委针对自查和巡视中发现或暴露出的问题,坚持即知即改、立行立改,对查摆梳理的57项问题建立立行立改清单,逐项推动解决。巡视组反馈意见后,学校党委迅速将巡视反馈意见和中央有关要求印发至机关各部门和各学部(学院)主要负责人,组织全校上下认真学习领会、全面对照检查、深刻开展剖析、提出有效举措;于2021年9月18日召开党委全体(扩大)会议,在全校机关部门负责人和学部(学院)党政负责人范围内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重要讲话精神,传达学习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同志在十九届中央第七轮巡视集中反馈会议上的讲话精神、教育部主要负责同志在落实中央巡视整改任务工作动员部署会上的讲话精神,对整改进行全面部署动员,教育引导全校党员干部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巡视整改期间,学校党委常委会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重要论述,贯彻落实中央纪委国家监委、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党组、辽宁省委有关工作要求,党委常委会7次研究部署巡视整改工作,切实统一思想认识,把握“国之大者”,明确工作方向,汇聚整改强大合力。学校党委将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作为巡视整改的一次再动员、再部署。会前认真研究制定了专门方案,召开了4场征求意见座谈会,分别面向高端人才、“两代表一委员”及民主党派代表,学部(学院)负责人,机关职能部门、直附属单位、产业部门负责人,学生代表,广泛征求师生对学校领导班子及班子成员的意见和建议。会前,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以诚相见,进行了深入的谈心谈话,为开好民主生活会做好了充足的准备。2021年11月18日,学校召开了领导班子巡视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领导班子成员认真对照巡视指出问题,查摆自身及分管工作存在的不足,认真剖析问题产生根源,严肃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切实做到真认账、真反思、真整改、真负责,为更好推动巡视整改奠定坚实思想基础。
(二)加强组织领导,压实责任抓整改
学校党委切实担起整改主体责任,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调整完善原巡视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党委书记、校长任组长,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党委常委、校长助理、副总会计师均作为领导小组副组长或成员;领导小组设办公室和巡视反馈意见整改统筹组、选人用人专项检查整改组、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专项检查整改组、问题线索核查处置组、监督检查组5个专项工作组,各专项工作组各司其职、加强协作,切实形成整改合力。学校党委书记认真履行整改第一责任人责任,对整改负首责、负总责,来校上任后,第一时间了解中央巡视及整改进展情况,结合巡视反馈的问题,与校领导班子成员进行“一对一”谈心谈话,共同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成因,逐一研究整改举措。学校党委书记坚持以上率下推动整改落实,直接抓、抓具体、抓到底,对于巡视整改相关的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案件亲自督办,召开15次会议研究巡视整改工作,定期调度、协调、推动整改,并深入有关机关部门和学部、学院调研走访,着力推动巡视整改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切实履行“一岗双责”,自上而下抓好分管领域和联系单位的整改落实,共深入基层调研65次,与分管部门、联系单位一同学习对照、一同查找问题、一同制定方案、一同抓好落实。各二级党组织落实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三项政治责任”,对照学校的问题,深入查找这些问题在本单位的具体表现,研究制定本单位的巡视整改方案和台账,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整改方案体系,构建校、院两级同题共答、同频共振、同向发力的良好局面。
(三)坚持统筹推进,精准施策抓整改
学校党委坚持系统思维,统筹谋划、通盘考虑,制定巡视整改工作方案,明确整改工作原则、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以巡视反馈意见整改为主体,统筹选人用人专项检查反馈意见整改和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专项检查反馈意见整改,做好协同贯通、互动互补,推动问题整改到位。整改中,学校党委坚持“四个融入”,做到“四个结合”,即坚持融入日常工作,把抓巡视整改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措施紧密结合;坚持融入深化改革,把抓巡视整改与提升治理能力完善治理体系紧密结合;坚持融入全面从严治党,把抓巡视整改与压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紧密结合;坚持融入班子队伍建设,把抓巡视整改与推动履职尽责担当作为紧密结合,以整改实效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学校党委突出“四个对照”,即对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中央第七轮巡视综合情况汇报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对照巡视反馈会精神,对照“六个不足”共性问题,对照巡视指出学校的重点问题,全面准确查找问题,明确整改的6个方面问题,把握整改的主攻方向。学校党委做到“四个统筹”,即统筹个性问题和共性问题,统筹本轮巡视发现的问题和主题教育检视问题、审计指出问题及上轮巡视整改不到位的问题,统筹巡视整改与党史学习教育,统筹巡视整改与学校一流大学建设和“十四五”规划制定及实施,深入研究制定了268项整改措施,科学提出整改的重点任务。各二级党组织对照巡视反馈学校的问题开展自查、举一反三,共查摆264个问题、制定整改举措537项。学校党委把握“三个关系”,即把握“问题”与“表现”的关系,聚焦问题根源和实质抓整改;把握“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将个性问题融入“六个不足”共性问题中来认识和解决,同时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通过抓重点问题整改带动全面整改;把握“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坚持“当下改”和“长久立”相结合,对能够当下改的任务,做到立行立改,对需要长期整改的任务,学校党委研究制定了58条长线举措,出台或修订56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32项工作机制,并明确了时间表、施工图、负责人,常态化推进整改,有效保障整改成效。
(四)加强监督检查,务求实效抓整改
学校党委将监督检查作为保障整改成效的重要方式。巡视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认真做好督促检查,每两周一督促、每月一评估,对整改挂图作战、盯紧盯实、对账销号,并结合参加中管高校巡视整改交流座谈会,学习借鉴兄弟高校的经验做法,及时总结、完善优化整改举措。学校纪委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相关工作要求部署,深入落实领导同志关于巡视整改监督工作的讲话要求,认真督促学校党委和相关职能部门把每一项要求贯彻落实到位,把巡视整改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实。深入学习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印发的各期工作简报,认真学习其他高校巡视整改好的经验做法。学校纪委加强巡视整改监督,依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要求和学校党委部署,制定巡视整改监督工作方案,成立巡视整改监督工作领导小组和5个监督工作组,明确抓住“六个不足”这根主线、扭住“三个关键”的工作重点(巡视集中反馈的“关键问题、关键人、关键环节”),依托“三个一”工作体系(深化一个监督体系、构建一个监督机制、强化一个监督本领),“抓重点、破难点、聚焦点、创亮点、强支点”,构建了“五措并举”监督格局,确定“五重三督六看”的工作方法(“重立德树人、重党的领导、重意识形态、重从严治党、重组织路线”;“督举措”:看举措是否能够解决巡视反馈问题,看整改时限确定是否恰当;“督进展”:看有明确时间节点的整改举措是否按时完成,看重点任务是否持续推进;“督成效”:看已完成整改任务是否取得显著成效,看长线任务是否取得阶段性成效),召开巡视整改监督工作会议、监督工作推进会,通过列席会议、个别谈话、实地调研、调阅材料等方式,对巡视反馈意见整改、非主业领域廉政风险问题整改、选人用人专项整改和意识形态专项整改进行全覆盖监督。纪委书记逐一听取40个整改责任部门(单位)负责人及部分学部(学院)党委书记、纪委书记汇报,并进行监督谈话。党委组织部聚焦各级班子、干部在整改中的担当作为情况开展监督,着力把解决巡视发现的问题与加强班子队伍建设结合起来,与干部考核评价、使用、奖惩结合起来,并将整改作为班子和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着力提高监督的针对性、深入性、实效性,为做好巡视“后半篇文章”提供坚强保障。
二、强化政治担当,全面对标对表党中央要求,采取有力措施推动巡视整改任务落地见效
学校党委全面对标对表党中央要求,认真落实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和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党组、辽宁省委工作要求,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置于首位,将巡视整改作为学校党委和各级党组织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好,一体化研究制定了巡视反馈意见整改、选人用人专项检查反馈意见整改、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专项检查反馈意见整改的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建立完善整改台账,切实以有力措施推动整改,确保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着力在整改上见真章、求实效。
学校党委针对巡视反馈意见逐条查摆、举一反三,制定整改任务268项,有明确完成时限的整改任务210项,长线工作58项。截至目前,已整改完毕或已建立规章制度并长期坚持的整改举措共224项,其中,计划在集中整改期内整改完毕的182项举措已全部完成。
(一)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1.进一步抓好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教育方针
一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学习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线上线下融合,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扎实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加强“六位一体”理论武装体系建设,丰富理论传播方式和手段。创新两级党组织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形式,采用学习研讨、辅导报告、线上线下融合、线上文字交流、撰写心得体会、材料自学等多种形式,突出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相结合,将学习研讨、部署工作、贯彻落实紧密结合,提升中心组学习实效性。加强班子成员抓分管部门和联系单位理论学习力度,构建基层党建工作“三查”长效机制,提升基层党组织日常学习质量水平。
二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重要论述、指示批示、贺信回信精神。学校党委认真落实《中共大连理工大学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完善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工作机制实施办法》,印发《中共大连理工大学委员会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的通知》《中共大连理工大学委员会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十大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的通知》《中共大连理工大学委员会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的通知》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代表重要回信精神落实方案》,持续推动学习入脑入心,切实将学习成效转化为更好推进学校内涵式发展的动力。认真学习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印发《关于在全校党组织和全体党员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通知》,并将党的教育方针纳入校、院两级中心组学习内容和党史学习教育、“三会一课”、干部培训重点内容,邀请教育部有关司局负责同志进行专题辅导,制定重点任务清单,加强推动落实。
三是科学制定学校发展规划,明确发展定位。对学校“十三五”建设成效进行全面总结分析,聚焦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主题,以高质量建设一流大学为主线,编制完成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根据国家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人才强国”的目标,对学校一流大学建设“三步走”的后两步走阶段目标进行调整,明确“十四五”建设总目标是“学校综合实力和办学质量实现新跨越,为2035年建成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奠定坚实的基础”,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实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学科跃升、人才强校、创新能力提升、服务东北振兴、深度开放合作等六大战略,并推进九方面的任务举措。
四是进一步优化“一校两地三区”办学格局。持续落实盘锦校区体制机制改革方案,加大优质教学科研资源向盘锦校区的投入力度,完善软硬件配套,补充师资力量,建设三校区互联互通教室,构建学校优秀教学资源向盘锦校区的延伸渠道;制订推进大工文化“三区一统”的相关方案,推动学校各类培训对盘锦校区的全覆盖,为盘锦校区学生在校期间都能去主校区交流提供项目平台,实现主校区文化资源向盘锦校区的全面辐射;不断完善办事大厅服务功能,以大厅为平台实现校区间管理资源的充分共享;以辽河口野外观测站建设为契机,推动校区间学科融合发展,开展服务地方大走访活动,切实提升盘锦校区科研及服务地方能力,搭建育人新平台。着力解决开发区校区通识课程教师配备不足、公共教学设备老化、基础设施建设缓慢等问题,在开发区校区开设2门艺术美学类通识课,建设完成“一校两地三区”异地远程直播互动教室4间,对校区公共实验教学设备逐一调试、优化配置,完成校区学生公寓项目方案和图书馆修缮设计任务书,切实加快建设速度。
五是加快推动一流大学建设,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编制完成《大连理工大学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方案》,制定《大连理工大学“十四五”学科建设发展规划》,进一步优化“十四五”学科两维布局体系,推动传统优势学科转型升级,大力发展信息、新材料、生命健康等战略新兴学科,持续推进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和打造学科高峰,推动学校强势学科形成鲜明特色和整体提升。深入推进新工科新文科专业建设和改革,主动对接新技术、新产业的发展态势和人才需求,加快发展新兴专业、改造升级传统专业,已经增设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工程、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等3个新专业,申报增设智能建造、精细化工2个新兴专业,暂停人力资源管理、材料物理等专业招生,设置了软件金融信息化、水下智能机器人、化工过程安全与控制工程等新工科方向模块。
2.进一步落实服务国家战略,助力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
一是倾力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强专业人才培养与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区域发展需求对接,制定《大连理工大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管理办法》《大连理工大学强基计划班管理办法》,制定实施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特色举措“四项计划”方案;与有关科研单位共建协同育人培养机制,建成一批基础拔尖和新工科人才培养的示范区。加强研究生产教融合培养,与辽宁省内领军型企业共同建设示范性实践基地,2021年获批4个省级专业学位示范基地(累计已达11个)。建立科研工作“谋划-牵引-服务”顶层设计工作机制,发挥基本科研业务费的牵引作用,面向国家重大战略急需,加大对人工智能、新材料、智能制造、能源、双碳等方向的支持和培育力度。制定《大连理工大学一流大学“学科跃升”发展战略》,构建“1355”学科建设新模式,推进“学科—人才—平台”三位一体发展,深入实施优势学科攀登计划、理科振兴计划和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大力构建重点突破类、交叉支撑类、前沿基础类、文科加强类、服务转化类等五类学科平台,进一步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主动服务国家需求和辽宁全面振兴战略。
二是勇于攻克核心技术。加强与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共建科创平台和联合攻坚团队。加强对重点实验室等重大科研平台的支持力度,加强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在基本科研业务费中增设应用数学中心项目,试点设立力学、物理、数学原创探索项目,提升原始创新能力。聚焦国家重大需求,组织攻关团队承接国家重大科研任务,获批国家重大项目5项,牵头获2020年度国家奖4项,完成成果鉴定17项。
三是不断提升服务东北全面振兴能力。进一步发挥辽宁、大连校企合作委员会和实质性产学研联盟的作用,设立基本科研业务费“东北振兴专项”,与省内高水平医院联合开展医工交叉建设。出台《大连理工大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和管理办法(试行)》,提升在辽成果转化收益;精细化工、新材料、机械领域已与省内企业签订成果转化合同。结合东北地区产业发展需求,完成精细化工、智能建造等本科新专业的论证和申报,依托大石化等实践平台开展专硕联合培养,修订智能制造等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积极为新兴产业提供人才智力支持。全面推进与大连市市校共建,签署《市校协同发展合作协议》,围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入合作,揭牌附属中心医院,谋划布局英歌石科学城建设,服务区域创新驱动发展。
3.进一步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增强办学治校活力
一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强对综合改革的宣传动员和协调推进力度,将更加灵活的政策和增量资源的支配权更好用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全面铺开管理重心下移改革,进一步总结梳理三家单位试点的经验和遇到的问题,全面了解了学部学院的改革政策需求,选取化工学院、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光电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等3个学部(学院)进行全面改革,并围绕进一步下放财务管理权限、人事管理权限、公房使用管理权限等“人、财、物”主要发展要素和改革关键问题出台学校层面相关政策。
二是持续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加强学习培训,将教育评价改革内容纳入理论中心组学习、党政联席会议学习、支部会议学习,实现干部教师全覆盖。开展教育评价改革专项工作巡视,深入了解18个机关部门和33个学部(学院)落实情况、查摆问题,推动教育评价改革观念深入人心。在“十四五”规划指标设定上强化高质量发展指标,淡化奖项、论文等指标,突出质量贡献和内涵发展导向。优化现有学科评价制度,对照第五轮学科评估指标体系,修订学校学科建设绩效评价实施办法。
三是加快推动机构改革。学校党委以巡视整改为契机,着眼事业发展需要,注重顶层设计,注重改革创新,不断优化学校基层治理体系。起草《中共大连理工大学委员会机构编制委员会会议议事规则》《中共大连理工大学委员会机构编制工作规则》,统筹《中共大连理工大学委员会内设机构改革工作方案》和《2021年校机关(直属单位、产业系统、各校区班子)及部分学部(学院)正处级岗位集中换届工作方案》,实现学校机构、编制、干部等各类资源一体联动,进一步厘清机关部门职能,系统破除制约学校改革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推进管理重心下移,全面激发基层办学活力。强化学术委员会功能,加强对学部(学院)学术委员会职能发挥的督导,建立年度工作报告制度,确保学术委员会发挥应有作用。
(二)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4.进一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是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进一步培育“三全育人”精品项目,完成“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总结验收报告,上报教育部。积极凝练可推广、有影响的经验做法,10月以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央电视台等核心媒体连续对我校育人工作做法进行报道。其中,《光明日报》整版报道学校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总体情况及成效。还推出《思政为工科赋能》《让历史档案“活”起来》《大连理工大学教职员工住校保障学生学习生活正常运转》《高校“最美宿舍”》等报道,对学校育人成效进行多角度宣传,全国首批试点高校的辐射示范效应得以发挥。落实《大连理工大学关于未达到本科授课要求的专任教师系列教学科研高级岗位人员转到科学研究型岗位的实施意见》,已完成2019年、2020年未给本科生授课的教授的转岗工作,严格执行未达到本科授课最低学时要求的教授年度考核不合格。在课程安排上统筹教授为本科生授课情况,开设小班型课程892门次、专创融合课程56门次、本研贯通课程29门次,本科生选修研究生课程121门次。
二是深入落实“五育并举”。坚决落实《大连理工大学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建设行动计划》,积极选用艺术鉴赏类、艺术经典教育类优质在线开放课程资源作为学校美育通识课程,完成全国高校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美育工作调研;实施“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体育教学模式和“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改革,大一至大四全学段开设体育课,开设游泳、形体等研究生体育课,建立研究生体质监测机制;制定劳动课教育大纲并已开课,建立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丰富教育形式,打造劳动特色项目,提升劳动教育实效。落实评价改革精神,修订《大连理工大学学生奖励办法》《大连理工大学助学金管理办法》等文件,积极推进制定《大连理工大学学生评价改革实施方案》,着力突出“五育并举”。加快思政教师、辅导员、心理健康教师配备;全额配齐辅导员、心理健康教师编制,目前正在面向社会进行公开招聘。
三是持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通过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并加强专业、课程、教材、基地、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引导教师潜心育人。大力推进课程思政,贯彻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构建学科、专业、课程、教师、教材“+思政”五位一体课程思政建设体系;建设课程思政专题研修班,实现所有教学课程、任课教师、教研室集体备课、课堂质量监控的课程思政“四个全覆盖”;立项建设300余门本科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27项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课程思政专项项目,立项支持大思政课程体系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专项32项,通过在线教学平台推广首批10门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成效,获批首批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2门本科课程及相关教师、团队获评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团队。坚决贯彻“八个相统一”要求,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情景教学,制定思政课集体备课制度,各门思政课研究编制落实“八个相统一”的专题教案,加大资金支持、教改立项支持力度。加强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制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1149”工作体系实施方案(试行)》,积极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党的教育方针、学校事业发展、专业教育体系和学生成长需求高度融合,着力构建大学生思政教育“理想信念塑造”“身心健康促进”等9个支撑工程;开展全校本科生思想政治状况抽样调查,全面分析学生思想动态和发展需求;强化心理育人,形成了《“365”心理育人模式实施方案》。强化社区育人,新建红色党建、劳动教育和民族文化3个特色社区驿站,通过开展“安全规范教育”“校园文明建设”双活动月社区党建、党史学习“一楼一品”等工作夯实浸润式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增强研究生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遴选39名研究生导师组建研究生党史学习教育导师宣讲团,充分发挥博士生宣讲团的领学作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研究生导师、辅导员与研究生谈心谈话的实施办法》,进一步完善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协同育人机制。加强对新进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研究生导师、组织员等群体的分类教育培训。密切关注国内交流生思想动态和学习生活情况,召开交流生座谈会,与协议高校建立交流生同抓共管机制,及时反馈交流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情况。
四是严把教材选用关。认真执行《大连理工大学教材选用管理办法》,建立教材年度审查机制,建立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的审查规程,校院两级对全部课程所用的全部教材进行全面审查,组织开展全校教材建设规划和教材管理办法落实情况中期评估,确保在用教材符合教材使用要求,能够反映学科前沿知识和最新发展成果。投入专门经费支持教材建设,设立本研精品教材专项,目前已立项支持了100部精品教材(本科60部,研究生40部),2021年学校获批2项教育部新兴领域教材研究与实践项目。
五是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强化师德师风教育,举行新教工入职仪式,在岗前培训中开展“校本”专题培训、“通识”专题培训、思想政治素质专题培训,召开师德教育培训会,教育引导教师涵养师德师风,践行立德树人使命。把师德警示案例学习作为全校教职工思想政治学习的必修课,编印《师德师风教育手册》,通报师德师风负面典型案例,以教育部曝光的典型案例和身边的师德失范问题为反面教材,警示教师做到知准则、守底线。
(三)严格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保障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落到实处
5.进一步强化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执行
一是坚持和完善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议事决策制度。党委常委会进一步突出抓大事、议大事、谋大事作用,加强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议题上会前的调研论证和上会审查,议题上会前增加“上会依据”审核环节,着力防止出现“不该上会的提交会议决策”的情况。对照中组部和教育部党组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常务委员会会议和校长办公会议(校务会议)议事规则示范文本》,修订党委常委会和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进一步明晰议事决策范围、程序和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职责边界,并持续加强宣传解读,着力防止出现“该上会的未上会”情况。根据议事规则要求,在校长办公会议题中增设是否需要提交党委常委会审定的核查程序,完善督促机制,防止漏报情况。
二是修订《大连理工大学校外研究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规范领导干部在校外研究院任职及校外研究院领导班子聘任等审批流程。完成凌水河改造收尾工程设计工作,将整体改造工程方案、整体投资估算等按规定报请党委常委会决策。
6.进一步推动学部(学院)党委发挥政治功能,加强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
一是强化二级党组织政治功能,将政治功能发挥情况作为抓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学部(学院)领导班子考核和二级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不断强化政治责任,树立鲜明导向。
二是完善二级单位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机制,建立健全议事规则常态化督查机制,对全校38个二级党组织议事规则执行情况开展全面检查,通过全面摸底自查、重点实地调研等方式查找和解决问题,进一步明确与党的建设相关工作需由二级党组织委员会会议研究决定,坚决杜绝用党政联席会议代替二级党组织委员会会议的问题。
(四)强化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和校园稳定
7.进一步抓好意识形态和思想引领工作
一是夯实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召开党委常委会会议、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安全稳定工作会议等,就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和问题进行分析研判;开展2021年度意识形态工作自查,推动二级党组织完善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机制,压紧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
二是积极用马克思主义占领和巩固意识形态阵地。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大工新闻网、大连理工大学报、“大工微理论”微信公众号等分别开设专栏,结合形势政策,加大跟进阐释解惑力度,编发学习参考资料,强化正面教育引导,批判错误观点,引导师生坚定“四个自信”。加强理论研究和跟进阐释,基本科研业务费“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专项”年度立项支持4项研究,33项网络成果通过审核认定。
三是加强教育培训。将意识形态工作培训作为各类干部、党员教育培训重要内容,建立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带头学”、全体教师“集中学”、教研室集体备课“研讨学”、党支部组织“系统学”、重点时事政策“实时学”的“五学”模式,提升教师政治理论水平。
四是注重思想引领。跟进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状况年度调查,打造新生入学教育10大重点项目,组织开展“强国有我 请党放心”开学第一课。加强思政课内容体系建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8.进一步加强阵地管理,坚决落实主管主办原则
一是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全面落实领导听课制度,明确领导听课要求,落实一线规则,持续加强督查考核力度。通过领导听课、咨询组专家全覆盖听课、学生调研员反馈等途径,持续加强课堂育人质量的监控,进一步加强授课内容把关。
二是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学校报告会、论坛和讲座管理。修订《报告会、论坛和讲座管理办法》,建立多部门共联共督机制,严格落实“一会一报”要求,夯实“主办负责制”。
三是加强网络媒体阵地建设和管理。召开宣传工作会议,加强校内网站等宣传阵地建设管理,对学校网络媒体等宣传阵地开展全面排查,认真抓好问题整改。18个长期不更新内容的微信公众号当中,目前已有14个账号完成注销,有4个账号正加强运营管理,及时更新内容。
四是加强对图书文献、出版物的管理。制定《大连理工大学图书馆审读制度实施细则》等,成立审读工作组,排查、抽查及审读纸质图书和电子书。成立大连理工大学出版工作委员会,学校主管宣传工作的党委副书记任出版工作委员会主任,加强学校党委对出版社的领导。规范《大连理工大学报(社会科学版)》“三审三校”制度。
9.进一步提升防范应对风险能力
一是加强教育引导和日常管理。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开展安全教育讲座,宣传党的宗教政策法规。推进校园智慧安防体系建设,持续完善校园“天网”,加快推进校园人行出入口人脸识别通道机建设,着力消除安防“盲区”。
二是提升舆情处置能力。邀请原北京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向全校科级以上干部讲授《突发事件危机处置与政府舆论引导》,组织学校舆情工作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教育部舆情工作培训班,着力加强相关专业知识培训。修订《网络舆情管理办法》,规范突发事件舆情应对的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机制。
三是加强法学教学工作。开设《法治中国》课程,在“思想道德与法治”中专题阐述习近平法治思想。
(五)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以全面从严治党带动全面从严治校
10.进一步强化党委主体责任,抓好制度落实
一是落实学校党委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坚持执行党委书记与纪委书记定期正式沟通机制,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协同贯通、形成合力。落实《中共大连理工大学委员会落实〈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实施办法》,制定年度重点工作计划,提出12个方面、28项重点任务,明确工作分工,确保各项责任落到实处。制作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年度主体责任纪实手册,加强督促提醒,推动班子成员“一岗双责”落实到位。
二是完善二级党组织落实主体责任长效机制。起草《关于强化二级党组织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具体措施》,健全完善二级党组织落实主体责任年度报告、二级党组织书记与班子成员定期正式谈话沟通等长效工作机制。完善督导考核和长效监督机制,将落实主体责任情况纳入二级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的重要范围。
三是将严的主基调贯穿干部监督管理始终。完善干部监督管理各项制度,加强教育培训;开展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经济责任审计,在领导干部提任考察阶段对重要监督事项进行提醒告知。进一步规范教职工离职程序,对申请离职的人员进行师德师风等审查,把牢人员出口关。
四是进一步强化校内巡视监督作用。对照中管高校存在“六个不足”的共性问题、中央巡视反馈意见,进一步修订完善校内巡视监督重点,强化上下联动,不断增强巡视监督实效性。完善巡前联席会制度,提升校内巡视针对性。拓展巡视干部推荐渠道,健全激励机制,完善培训体系。探索丰富巡视模式,在原有常规巡视、专项巡视的基础上,对开展巡视“回头看”、专项工作巡视进行探索,不断拓展校内巡视工作的监督广度。强化对校内巡视全过程的统筹协调和跟进指导,出台《巡视报告问题底稿管理办法》,建立组办会商和跟进指导机制,协调相关部门做好对问题线索、财务、采购等具体业务的会商指导,不断提高校内巡视监督质量。健全巡视发现问题的共享机制、多部门巡视整改监督定期通报机制,强化校内巡视成果运用,形成监督合力。
11.进一步深化纪委监督责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一是加强政治监督和日常监督。聚焦“两个维护”根本任务,制定政治监督清单并动态更新,围绕民主生活会、教育评价改革、疫情防控等开展两级党组织监督,确保监督工作与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同频同步。创新监督方式,制定《中共大连理工大学纪律检查委员会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意见〉的工作措施》,综合运用列席会议、个别谈话、实地调研、专项检查、专项整治、谈话座谈、情况通报等方式,强化对招生考试、选人用人、基建工程、资产管理、科研经费、师德师风、非学历教育、基础教育合作办学、校办企业等领域的监督,不断提升主动发现问题能力。
二是严肃执纪问责。制定出台《中共大连理工大学纪律检查委员会涉案款物管理暂行规定》,修订学校纪委监督执纪审查工作规程等制度规定,不断完善制度体系。进一步规范问题线索处置工作,对于采取函询方式进行处置的问题线索,对回复内容加大抽查核实力度。做实执纪工作的后半篇文章,对此次巡视移交问题线索处置中发现的管理问题,向相关部门下发纪检建议书,并做好跟踪监督落实工作。对二级纪检组织加强业务指导,把查办案件与“以案三促”工作同步谋划、一体推进,实现一体推进“三不”的思想贯穿于执纪审查工作的全过程、各环节。
三是大力加强纪检队伍建设。创办大工纪检小课堂,制作完成微党课9讲,依托纪检工作简报、微信平台等强化纪检干部理论武装。加强对二级纪检组织的领导和指导,深入开展专题调研,进一步优化二级纪检组织负责人分工。加强自我监督约束,制定出台《大连理工大学纪检监察干部“二十不准”行为规范》《中共大连理工大学纪律检查委员会会议及相关事项管理办法》等制度,严防“灯下黑”。规范信访举报受理工作流程,推动解决13个师生“急难愁盼”问题,着力破解“不敢、不会监督”难题。
12.进一步抓好权力制约和重点领域廉洁风险防控
一是加强内控建设,规范权力运行。加强内控相关工作辅导培训,开展学校年度内部控制风险评估,形成部门内部控制管理现状自评报告;组织召开基建、资产、科研重点领域7个部门的规范和完善内部控制工作协调会,识别部门(单位)运行机制存在的管理缺陷和薄弱环节,查找识别内部控制风险,制定部门(单位)风险防控措施,更新《部门内部控制管理手册》。结合机构改革和机关部门“三定”,优化和明晰机关各部门职能,实现权责一致,保障内设机构权责更加协同、监督监管更加有力、运行更加高效。
二是加大力度防范基建领域廉洁风险。制定《大连理工大学基本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管理办法》,全面梳理学校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教育部评审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评估报告,进一步强化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指导性和约束性。进一步优化基建管理部门职责分工,构建权责明晰、互相监督的管理模式。修订《大连理工大学基本建设工程设计管理办法》《大连理工大学基建工程变更实施细则》,制定《大连理工大学基本建设项目分散采购管理实施细则》《大连理工大学基本建设项目集中采购管理实施细则》,完善《监理单位现场人员约定》《施工单位现场人员约定》《基建项目材料和设备品牌管理要点》等3项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基建过程管控。完善《校园管理办法》《校园道路与基础设施修缮工程变更管理办法》《校园道路与基础设施修缮工程归档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完善有关领域制度短板,明确决策程序,防止道路等修缮类项目出现未批先建情况。
三是进一步加强资产、科研经费、研究生招生管理。修订和制定多项校园修缮工程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工作流程,对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逐项进行梳理、解决,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快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进一步提升会计核算监督、审核把关能力,精准开展科研经费使用专项检查,针对大额材料费、大额差旅费、会议费等支出内容进行分类核查,对问题及时发现和整改;坚持放管结合,明确科研经费使用负面清单和支出严禁事项,着力规范科研经费使用。制定《关于在研究生招生领域加强招生单位及人员监督制约的意见》,建立健全研究生招生领域监督制约机制,确保研究生招生公平公正、安全有序。
13.进一步整治“四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一是制定《关于落实巡视整改要求 力戒形式主义 切实为基层减负的方案》,就精文减会、规范督办、减少报表制定具体落实举措。以年、月、周为单位,执行会议预报制度,将会议时间、参会范围相近的会议合并召开,避免临时动议召开会议。对各类台账进行梳理整合,加强统筹,实行分类管理,统一登记造册,对工作已完成或不需持续设立的及时销号;进一步加强督查检查的计划性,每年制定并严格执行督查计划,未列入计划的督查原则上不再开展;推动建立网上督查督办系统,简化工作流程。对机关各部门年度填表内容进行梳理和必要性论证,减少类似内容的重复填报,已加强公共数据平台建设,已开发“一张表”功能和自助造表功能,利用信息化手段简化基本数据采集。
二是认真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严控物业费支出。限制物业费标准,全面评价现有物业合同履行情况,通过问卷调研等方式认真听取师生员工对物业管理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明确物业服务标准,认真做好经费测算。
三是积极主动回应师生利益诉求。加强对投诉电话、邮箱和网上意见箱、请示报告等师生反映问题、表达诉求的渠道建设,设立听取师生意见专项工作接待日,召开4场征求意见座谈会,对师生诉求反馈情况进行了专项清理,目前所有诉求均已回复。建立师生诉求定期报告制度,加强对师生诉求回应的督导检查,纳入机关部门作风建设年度考核。在“十四五”基本建设规划设置体育场馆、宿舍、食堂等建设内容,积极努力筹措建设资金,努力改善用房缺口问题。
(六)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进一步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和基层党组织建设
14.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一是进一步提振领导班子改革攻坚士气。学校主要领导与领导班子成员进行“一对一”谈话,主动深入相关机关部处和二级单位开展调研,坚持统筹谋划,组织研究拟定了《“十四五”时期学校领导班子攻坚克难重点任务清单》,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有关重点任务的完成目标、完成时限、具体路径和保障机制,细化责任分工,构建了党委统筹、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分工负责,多部门(单位)共同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是着力加强二级单位班子建设。印发《大连理工大学学部(学院)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中共大连理工大学委员会二级党组织委员会会议议事规则》《大连理工大学机关职能部门及直属单位重要事项议事规则》,建立常态化监督指导机制,推动二级单位健全集体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体系。完善领导班子考核机制,注重结果运用,对于年度考核结果“优秀”的领导班子,给予部门单位整体奖励,考核结果“一般”的领导班子责令向学校党委提交书面报告,限期整改,同时学校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对党政负责人进行提醒谈话,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
三是加大力度推动工作落实。进一步发挥督促检查保障作用,坚持完善领导批示督办、会议决策督办、上级文件落实督办、重点工作督办的督办体系,通过督办简报、督办专报等形式及时总结、评估、反馈工作落实情况,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持续跟踪督办,推动各项任务高质量完成。加快推进基建项目建设,材料大楼已完成施工图设计修改,“双一流”建设未按期开工的9个建设项目中,目前已有4个项目在教育部完成备案,1个项目的可研报告已获得教育部批复,其中4个将于2022年开工建设,另1个将在2024年开工建设;2个项目正在开展可行性研究,拟于2024年开工建设;1个项目正在计划向教育部重新备案,拟于2023年开工建设。
15.进一步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加强队伍建设
一是树立鲜明用人导向。坚守好干部标准,进一步强化对干部工作实绩、突出能力的了解,综合干部民主推荐、年度考核、日常表现和承担急难险重任务情况,全面地、历史地、辩证地识别干部,真正把最好的干部选拔到最合适的岗位,做到人岗相适、人事相宜。加大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的力度,让扎根一线、默默服务师生的干部受重视、有舞台。注重全校“一盘棋”用好干部,主校区、开发区校区、盘锦校区间多名干部轮岗交流,推动多名专业教师到机关部门挂职,首次推动机关管理干部到学部(学院)挂职,全面实现干部在党和政之间、不同校区、机关与学部(学院)之间交叉锻炼、成长成才。
二是加强优秀年轻干部培养和储备。准确把握中央对年轻干部培养的基本要求,早发现、早培养,统筹好“选、育、管、用”各个环节。坚持不断优化干部队伍年龄结构,选任中坚持以学校事业发展需要为导向,更看重“该用谁”而不是“谁该用”,着力打造年轻化、专业化、敢担当的干部队伍。着眼未来一段时间的干部选拔任用,大力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中央部委、地方党政机关等借调锻炼,选派13名优秀年轻干部教师参加援疆援藏援滇、脱贫攻坚、省市各类干部人才计划,坚持将年轻干部放到校内外巡视、重点工程、重要改革、疫情防控等岗位上,着力提升素养、增强能力、培养品行,做好优秀年轻干部的“蹲苗”。
三是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定期分析学校人员队伍情况和岗位空缺情况,每年初面向各单位征集空岗,编制年度招聘补充计划,加强补充力度。加大盘锦校区人才引进力度,支持盘锦校区以延聘或占岗返聘的形式聘用主校区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到校区承担教学工作,加大力度做好师资短缺学科的主校区教师委派工作。加大力度补充大学物理教学中心人才,制定中心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明确教师数量目标要求,切实解决中心教师队伍断层问题。
16.进一步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抓好基层党建
一是建立学校党的建设和全面从严治党工作领导小组协调运行机制。根据党委工作安排和实际工作需要,领导小组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传达学习中央关于加强基层党的建设新要求新部署,听取学校基层党建重点工作汇报,研究学校基层党建工作重要问题,加强对基层党建工作的指导。
二是加快专职党务工作者配备。全额配齐专职组织员编制,积极补充空岗人员。将加强组织员队伍建设融入日常工作持续抓好落实,进一步完善组织员系统例会、专题培训、专项锻炼、述职考核“四位一体”队伍建设长效机制,提升组织员履职能力水平。
三是进一步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作用。着力提高党员发展质量,强化专业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继续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起草《关于进一步加强“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具体规定》,学校116个专任教师党支部书记选配全部符合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选拔标准。进一步健全完善基层党建专项督导工作机制,开展“三会一课”制度落实、党费收缴使用和管理、党员信息与基本数据维护等重点工作督导,提升支部建设质量。
(七)落实巡视整改主体责任,一体化、常态化统筹推进问题整改
17.进一步深化对中央巡视、审计等发现问题的持续整改
学校党委将上轮巡视和中央审计指出问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检视问题中整改不到位的问题与本轮巡视整改一体推动,共同整改。加大对整改未完成或进展迟缓事项的督促检查和监督检查力度,及时查找整改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统筹全校力量共同分析情况、研究对策,推动整改落实。目前,上轮巡视指出问题均已整改完毕;中央审计尚未整改完成的3项问题均取得一定进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检视问题中此前尚未整改完成的8项目前已整改完成4项,其余4项正在按计划推进。
(八)关于十九届中央巡视移交信访举报的办理情况
学校纪委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移交信访举报办理的指示精神,高度重视中央巡视移交信访举报的办理工作,制定《关于十九届中央第十一巡视组移交信访举报的办理方案》,经学校党委书记批准,严格按照《方案》贯彻执行。纪委主要负责同志亲自部署、靠前指挥,多次召开纪委专题会议进行集体分析研判,逐件逐条拟定办理方案,对重大、敏感的信访举报反复研究讨论,精准、妥善提出办理意见。纪委坚持“实事求是、依规依纪、震慑教育、以案三促、安全保密”的工作原则,对中央巡视移交信访举报实行集中统一管理,逐件编号登记、建立管理台账,形成《十九届中央巡视移交信访举报工作台账》,并进行动态更新、挂牌督办、严查快办、精准处置,全力做好中央巡视移交信访举报的办理工作。
三、保持政治定力,持续巩固深化巡视整改工作成效,推动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学校党委深刻认识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虽然巡视整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与党中央的要求和全校师生的期待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下一步,学校党委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从党百年奋斗积累的宝贵历史经验中汲取智慧、凝聚力量,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坚持“四个融入”,做到整改标准不降、劲头不松、力度不减,大力发扬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的精神,持续巩固深化巡视整改成效,按期保质完成所有整改举措,努力推动学校在“十四五”时期开创一流大学建设新局面,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在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上下功夫,持续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
一是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办学治校。自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确保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到位。二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始终胸怀“国之大者”,以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召开为契机,进一步明晰学校发展的定位、目标、路径和动力。加强“十四五”规划的贯彻执行和过程管理,持续优化“一校两地三区”办学格局,推动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坚持“四个面向”,培育重大科技成果,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为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东北全面振兴、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三是严格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聚焦抓大事、谋大事、议大事,提升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能力,充分发挥二级党组织政治功能,确保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四是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加强风险排查,持续完善突发事件舆情应对机制,加强校园智慧安防体系建设,确保校园政治安全、和谐稳定。
(二)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下功夫,着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提升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建设质量,开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构建“6+1+4”思政课程群,持续推进思政课的教学改革创新,提升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亲和力。不断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1149”工作体系实施方案,大力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做深做实做细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二是进一步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加快构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持续加强对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工作的统筹和协调,以一流本科人才培养“八八规划”和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六大计划”为抓手,完善一流人才培养体系。持续加强美育高水平师资和高质量课程资源的建设与引进力度,推进体育教学模式改革,加强劳动教育课程的体系化和机制化建设,不断完善“五育并举”工作格局。三是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建立健全师德教育体系,持续加强警示教育,以案为鉴,切实筑牢思想防线。
(三)在狠抓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上下功夫,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一是着力打造强有力的党委领导班子。领导班子带头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追求卓越,深入落实“十四五”攻坚克难重点任务清单,引导师生提振士气、坚定信心,营造力争上游、昂扬奋进的发展氛围,努力实现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的卓越发展。二是着力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聚焦学校事业发展,进一步实现干部人选的“人岗相适”,大力推动干部队伍的年轻化、专业化。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切实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和高水平科研团队建设。三是着力推动党建工作责任落实。充分发挥党的建设和全面从严治党工作领导小组对基层党建工作的统筹协调和指导推动作用。进一步加强组工队伍建设和能力提升,建立“点对点”联系机制,加强对教师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坚持问题导向,开展党支部建设专项整治,提升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四)在坚决贯彻严的主基调上下功夫,强化全面从严治党引领保障作用
一是进一步夯实主体责任。分年度制定学校党委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重点工作计划,完善二级党组织落实主体责任监督体系和考核机制,确保责任层层落实。做好内控体系建设,加强对基建工程、资产管理、科研经费使用等重点领域廉洁风险防控。二是进一步增强监督能力。动态调整政治监督清单,紧盯“关键少数”“关键领域”,加强对“一把手”和关键岗位人员履职用权的日常监督。不断强化校内巡视与各类监督的贯通融合。做好中管高校赋予监察权后的相关工作。三是持之以恒整治“四风”问题。持续落实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为基层减负的工作方案,严格贯彻“过紧日子”要求,厉行勤俭节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畅通师生员工意见表达渠道,坚持和完善办理反馈的督查机制,加强工作考核,及时回应师生关切。
(五)在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下功夫,不断提升师生幸福感、获得感
一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深入实施管理机构的“大部制”改革,理顺职责边界、科学设置机构、合理配置编制,加强统筹谋划、形成工作合力。推动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教师队伍的任期目标管理,制定多元化激励机制。加快推进管理重心下移,强化学部(学院)的办学主体地位,发挥好机关的规划、监督、保障和评估作用,激发内生动力。二是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坚决克服“五唯”顽瘴痼疾,进一步突出重点,系统设计推进路径、工作方法,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评价主体作用,统筹推动各项改革措施落地见效。三是切实加强文明校园、智慧校园建设。制定《文化建设纲要(2021-2025)》,传承红色基因、发扬大工精神,激励全校师生为党服务、兴校强国。加快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开展“六大能力提升工程”,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提高治理效能、工作效率,增强师生幸福感和获得感。
(六)在切实做到标本兼治上下功夫,持续巩固深化巡视整改成效
一是扛稳抓实巡视整改政治责任。切实加强对整改工作的统一领导,不断与党中央要求对表对标、校准偏差强化责任传导,确保落实到位。二是以钉钉子精神持之以恒抓好整改落实。对尚未完成的整改任务紧盯不放,深入分析破解问题的重点、难点,进一步细化时间表、施工图,加快整改进度,确保整改质量;对需要长期坚持整改的长线任务,将进一步健全长效机制,确保各项制度、机制管用见效,常态化推进巡视整改。三是着力抓好监督检查和总结评估。综合运用纪律监督、组织监督、巡视监督、审计监督等方式,及时总结评估整改情况,巩固深化整改成效。保持巡视整改开放性,根据中央有关新要求、工作中的新情况及时调整优化整改举措,切实做到巡视整改和学校事业发展两促进、双提升,向党中央、向全校师生交上一份满意答卷。